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财讯
天天滚动:西吉:砥砺奋进正当时 人勤春早谱新篇

时间:2023-03-25 09:53:11    来源:宁夏日报

西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展开。

兴隆镇下范村组织技术人员给果树剪枝。

工人在项目建设现场捆绑钢筋。


【资料图】

西吉县肉牛养殖集群暨牛羊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现场。

兴隆镇小城镇改造提升工程让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在偏城乡下堡村冷凉蔬菜种植基地抢农时点种。

葫芦河川道区蔬菜种植全面展开。

将台堡镇火集村新建千亩蔬菜基地。

在兴隆镇做果蔬生意的马小红给顾客削菠萝皮。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

春天是奋进的时节。葫芦河畔,项目建设、良田修建、春耕生产、城镇改造、商贸流通……人们正在各自的领域加速奔跑,以拼搏的姿态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乐章。

■ 项目争先筑牢硬核支撑

“力争今年6月底建成投产。”3月20日,西吉县兴隆镇的肉牛养殖集群暨牛羊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负责人李志学盯着施工图说。项目建设现场,50多名工人夯实地基、捆绑钢筋、浇筑混凝土,正在抓紧时间施工。

西吉县是宁夏肉牛养殖大县,全县肉牛饲养量约50万头。其中,兴隆镇年交易屠宰牛约20万头,销售额达40多亿元,牛羊肉畅销新疆、内蒙古、河南、广东、福建等地。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步伐,促进肉牛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西吉县引进农业企业,投资7500万元,打造集牛羊检疫、屠宰、分割、储运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综合体,推动肉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屠宰牛8万头、羊15万只,产值10亿元以上。”兴隆镇党委书记王志玉说,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带动周边近千户屠宰散户出村入厂,通过精深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

今日项目投资的力度,就是今后经济发展的速度。西吉县按照“要想富先修路、要增产抓农田、要效益兴水利、要跨越强工业”的思路,今年确定实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项目122个,总投资116.87亿元。

2月18日,西吉县首批32个“开门红”项目与全区同步开工,总投资48.7亿元。各乡镇、部门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做好要素保障、创造便利条件,保障各项目“无障碍”推进。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西吉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攻坚克难,全县上下形成重视、支持、服务、推进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高标准、高质量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把“施工图”变为“实景画”。

“我们将工地当阵地,把现场当战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推进,确保一季度项目开复工率达到75%以上,二季度全部开复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西吉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首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注入强劲动力。

■ 农业争优夯实发展根基

春分时节,沿着葫芦河向南行驶,沿路两边的农田里,农民忙着犁地、施肥、旋耕、点种、覆膜、剪枝,各种机械来回奔走,交织成一幅春忙图。

家住兴隆镇大岔村的马萍,每天清晨7时就携带干粮从家中出发,骑车十几分钟赶到偏城乡下堡村千亩冷凉蔬菜优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和冶永莲等人合作点种芹菜。她们4人一组,两人在前点种,马萍和伙伴跟着用细沙覆盖。

马萍等人在基地已干了半个多月,工资以小时计费,每人每天可挣百余元。“我们都成了职业种菜工,从春季点种到秋季采收,一年多半时间在菜地里忙活。”下堡村村民冯芳秀笑着说。

“树枝长得越旺结果越少,那些不开花只顾向上或向下生长的枝头必须剪掉。”就在下堡村冷凉蔬菜基地抢农时点种之际,邻村下范村村委会副主任马引州和田间管理员樊长江,正在500亩经果林地里给果树剪枝,组织村民清除田间杂草,平整行间土地。“施肥、浇水、杀虫杀菌,现在开始忙碌起来了。”马引州说。

春忙,已成为葫芦河流域当下的样子。在将台堡镇火集村的后山上,村党支部书记火彦红组织村民修建蔬菜基地。去年,火集村种植1600亩蔬菜,纯收入900万元。尝到甜头的火集村人,今年采取引水上山的办法,将村周边的旱地改为水浇地,新打造千亩蔬菜基地。

“过完春节,我们就动员村民清理残膜、腾地,组织机械施工。目前已完成生产道路、管网铺设、残膜清理等工作。土地整理完毕后,马上灌溉试水,确保今年村民收入翻番。”火彦红黝黑的脸上荡漾着对发展富民产业的期待。

和煦春风唤醒万物,吹响勤劳奋进的号角。随着春播拉开序幕,农活接续不断,村民们忙完基地里的活,接着给自家种植玉米,玉米播种完成后,大田蔬菜种植又开始了……这样的劳动场景一直持续到深秋,新农人们在辛勤劳作中丰盈生活。

今年,西吉县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推广“引水上山、低水高用”“联产单干”等做法模式,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基地70个,种植冷凉蔬菜15万亩,促进农村改革增能、农业发展提速、农民参与获利。

■ 修田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一年之计在于春。伴随着葫芦河潺潺流水,西吉县铆足干劲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大生产场景,在葫芦河沿线精彩上演。

“不足半个月,修建高标准农田1500亩。”在兴隆镇唐岔村数千亩梯田里,铲车、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穿梭奔走,一条条宽大平的田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山间形成,村党支部书记惠旭刚和项目负责人王安国以工地为家赶进度。

“今年一共修建高标准农田5300亩,剩余工程赶在4月20日播种玉米之前一定完成。”王安国安排40多台机械车辆,以每天修建200亩的速度推进。唐岔村的产业以肉牛养殖为主,常住户户均饲养肉牛16头,牛饲料全靠玉米。“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会影响玉米种植,进而影响产业发展。”惠旭刚说。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重要抓手。2019年以来,西吉县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资金1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9.2万亩。

硝河乡关庄村依托5000亩高标准农田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全村肉牛饲养量达4000头。“耕种收机械替代人力,青贮玉米亩均产量1吨多,带动全村肉牛饲养量增加1000多头。”关庄村党支部书记苏祥羽算了一笔账:按照年出栏2000头、每头牛收益3000元计算,仅肉牛产业一项,可为村民带来600万元收入。

实践表明,高标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对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今年,西吉县抓住政策机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计划投资3.6亿元,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因地制宜推行‘小并大、短并长’的实践手段,通过‘二合一’‘三合一’等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同时,利用沟道库坝水,配套灌溉设施,修建机耕道路,让更多耕地变良田。”西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戴华盛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硝河乡苏沟村等16个乡镇的43个行政村。今年以来,西吉县整村集中连片推进,对耕地田块合并、平整,改造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大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块以小变大、集碎为整,使梯田化率、田间道路通达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0%以上,项目区粮食亩均增产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西吉县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乡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耕地地力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丰收更有底气。

■ 勤劳致富添彩美好生活

“街道干净整齐,看着也舒服。”在兴隆镇做果蔬生意的马小红,边给菠萝削皮边夸赞城镇改造“塑颜美容”的好处。马小红和丈夫刘文斌的老家在兴隆镇兴隆村,每天9时准时开店营业,一直忙到晚上10时关门回家。这样做了5年生意,在当地赢得了口碑,年营业额达300多万元。

兴隆镇素有西吉县“旱码头”之称,这里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为了提升营商环境,兴隆镇争取1600多万元,实施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对主路改造提升,更换破损的水泥砼路口、花岗岩石板台阶,新增地埋通信排管,种植行道树,新建停车场,对沿街商铺外立面破损进行修补,让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当地人有经商传统,世代遵循与人为善、广开财源理念,待人厚道、讲诚信,吸引天南海北的人到这里做生意,年流动人口3万多人。在兴隆镇经营百货的李建行是浙江人,从早期小门店做起,发展到现在的大型购物广场,历时40多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兴隆人的思想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论男女和年龄。在兴隆镇有一家名为古家的“老字号”肉店,经营者叫杨学琴,是一名年轻的母亲。早期肉店由杨学琴的父亲经营,父亲年龄大了便交由杨学琴负责。

店铺传到杨学琴手里,她发挥年轻人的优势,依托网络采用线上线下“两条线”宣传经销模式,将肉店营业额从原来每年300万元提高到现在1000万元,年纯收入四五十万元。

今年,西吉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对部分乡镇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宜居和美家园。同时,扎实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配套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培育限上商贸企业、电商企业,激发本地消费活力,吸引外来消费,让城市人气更旺、烟火气更浓。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一点一滴的忙碌,汇聚成滚滚春潮,在葫芦河流域涌动。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西吉县坚定不移抓产业项目促发展、抓城乡整治促提升、抓纪律作风促落实,以实干苦干的奋斗之姿,奏响春天的“最强音”。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